The report by The Liberty Times

火箭發射研究 復旦學子築太空夢
更新日期: 2010/05/16

〔記者沈繼昌/平鎮報導〕「看見火箭一飛沖天,太空夢油然而生」,參與探空七號火箭發射的桃園縣復旦中學學生說,除興奮,還是興奮,希望未來能成為太空研究團隊一員。指導老師王貞琇也說,她與學生心情是一致的,火箭升天剎那,理論與實際結合成為眼前真實情況,比課堂上說再多還來的真切。

學子投入 興奮又激動

復旦中學校長段台民表示,復旦中學與中央大學訂有策略聯盟合作關係,3年前他向中大研發長朱延祥建議,中大進行中的太空科學計畫案,如有機會可讓復旦學生參與,讓學生也有機會一圓太空夢。

去年初,中大與國科會、中科院合作研發探空七號火箭發射計畫,復旦中學太空科學老師王貞琇在校內徵選自願參與學生,透過筆試與面試,最後由學生張震民、錢皓群、劉安庭、張逸與林中聖等5人被選出參與。

王貞琇說,5名學生參與這項火箭發射計畫之初被告知,這項計畫涉及許多國防與軍事機密,相關內容不得對外公布透露,學生參與火箭發射計畫中雷達觀測、數據設計頻率、火箭發射頻率觀測等兩階段研究,學生在興奮之餘利用週六來在中大太空科學研究所,從基本的火箭酬載、設計藍圖、製造與地球表面離子層、不規則體等物理、太空科學等基礎研究。

經過一年半研發,55日火箭發射日,王貞琇與4名學生(劉安庭因身體不適未參與)趕抵屏東九鵬基地觀測火箭發射,觀測地點距離火箭發射約有2公里遠,當火箭冉冉升空時,5名師生被震耳欲聾的聲音震懾住,內心的興奮筆墨難以形容。

張震民說,經過這次研究,更確定自己未來希望朝太空科學領域研究,希望能成為太空研究團隊一員。張逸也說,火箭升空太酷了,他推甄錄取逢甲材料科學,希望未來能應用在太空科學上。錢皓群、林中聖也說,太空研發團隊積極認真態度,讓他們很嚮往。

唯一未到場的劉安庭也說,未來希望朝太空、物理領域發展,讓自己再圓太空夢。

探七 首度有高中生參與
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 發表時間: 2010-05-11

第二期國家太空型計畫探空七號火箭日前順利升空,不僅締造了台灣六個「第一」,太空計畫也首度有五位桃園地區的復旦中學高中生參與,落實科學人才向下紮根。

探空七號的科學任務是利用離子探測器,測量離地八十至三百公里間太空環境中的電子與離子溫度、電漿密度、火箭位置與姿態,以及電離層不規則體等參數,也配合火箭上中科院自製的GPS接收機校正量測離子資料,以了解民生通訊干擾的發生原因及建立自主發射衛生的科技基礎。

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蘇清論表示,自從二○○七年參與日本探空火箭計畫後,發現日本都會讓高中生參與這種高科技的研發作業,回國後就與復旦中學進行合作,讓高中生也學習火箭相關技術。

學寫發射程式 不喊苦

復旦中學帶隊老師王貞琇說,學生每週六到中大進行兩個小時的訓練,學習架設雷達、天線、如何蒐集太空資料和觀察不規則體的變化,學習撰寫簡易的火箭發射程式。雖然有課業壓力,但從不喊喊苦,難得有機會參與國家大型計畫,同學們「一直處於興奮狀態」。

推甄上中原大學土木系、實際參與探七計畫的復旦中學學生林中勝說,過程中學習到零件組裝和火箭系統操作,現場看到火箭帶著大家的期望升空,『有難以言喻的感動』,儘管後來火箭已經飛出視線,但大家都還是盯著螢幕看,認為中大工作人員組裝酬載零件嚴謹的工作態度令他印象最深刻,雖然對太空有興趣,但可惜成績不足,無法推甄上中大。

探空七號 發射成功
發表時間: 2010-05-06

〔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搭載著台灣自製重要太空技術的全新探空七號火箭,昨晚七點五十分在屏東九鵬基地順利升空,酬載升空的中央大學離子探測器,收集量測數據,從科學酬載到火箭發射全為MIT(Made In Taiwan,台灣製造)。

配合第二期國家太空型計畫,國家太空中心在屏東九鵬基地發射探空七號火箭,執行電離層電漿不規則體與發生機制探測的科學實驗,探七任務順利。

探空七號火箭是由一枚兩節式探空火箭,以約八十五點三度的仰角向東發射,在第一節火箭推進加速六秒脫節之後,第二節火箭於發射後第十二秒點燃,並於第四十二秒結束推進;在第兩百七十秒時到達約兩百八十公里的最高點後開始返回大氣並落入太平洋中,飛行時間約為四百七十秒,飛行距離總長約兩百公里。

中央大學自製的離子探測器、電漿探測儀及姿態計皆放置在火箭最前端的鼻錐罩,火箭升空第五十八秒後鼻錐罩與火箭分離,此時離子探測科學儀器開始執行量測,將資料下傳地面接收站。

昨有不少民眾到基地附近觀看發射過程;軍事迷張先生表示,天氣良好,只見一道光束直線上升,火箭升空到一半後才發出轟隆巨響,感覺很過癮。

探空火箭是由中科院全新打造,全長約八公尺,射高可達三百公里、射程約一百至三百公里,探七為台灣第六枚全自製並且發射成功的火箭,總耗費約三千萬元。

探空七號火箭兼具科學研究及民生應用價值,此次量測資料,除使學研界可進一步了解太空電離層形成原因及其對通訊品質的影響外,也藉此提升我國太空儀器自主研製能力與探空火箭發展技術,意義重大。

探空七號火箭 明天發射
發表時間: 2010-05-04

〔記者湯佳玲、許紹軒/台北報導〕第二期國家太空型計畫「探空七號」火箭,預定明日於九鵬射場發射,終於擺脫一再延宕的命運!

「台灣探空火箭研發計畫」自一九九七年起由國家太空中心負責開發技術,委託中科院負責製作與執行飛試,台灣自一九九八年發射第一枚探空火箭,截至二○○八年已成功發射五枚探空火箭,進行多項高層大氣科學探測實驗;目標在十五年期間預計發射十至十五枚探空火箭。

預訂明天正式發射的「探空七號」酬載中央大學自行研發的電漿探測器,將安置新式離子探測器、電漿量測儀等,量測電離層離子密度與溫度,研究台灣地區電離層變化與電漿不規則體的結構與產生機制。未來並將搭配福衛三號與地面雷達三維立體的科學觀測,有助改善通訊頻道,讓GPS通訊品質更佳,進行電離層電漿不規則體與發生機制的探測,展現太空自主研發能力。

探七由國家太空中心負責技術開發,委託中科院執行飛試,雙方合約簽訂於去年暑假在九鵬射場發射,卻因為「酬載整測」沒有通過而延後;之後在去年十一月、今年四月又因故延宕,只好再延期到五月,目前沒有變更時程的訊息傳出。

對於發射期程一再延期,太空中心高層指出,發出的帖子要回收,「實在沒面子」,也對中科院一再延宕探七時程表示不滿。

國防部則表示,中科院配合國科會國家型計畫發展探空火箭,有關於火箭延遲發射的消息均屬不實,發射計畫均依既定規劃時程進行;國防部新聞官陳宗孝表示,所有與武器有關的研發如火箭等,都屬於國家機密,探七何時發射不便公布,全由太空中心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