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port by UDN (updated: 07/07/2015)

中大太空魔方 要登衛星測地震

2015-07-07 08:07:48 聯合報 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教育部昨舉行邁向頂尖大計畫成果發表會,中央大學團隊研發全球最輕、最小、取樣率最高的先進電離層探測儀「太空魔方」,預計明年隨著台灣福爾摩沙衛星5號登上太空,且有機會外銷。


中央太空科學研究所副教授趙吉光指出,外界認為電離層電漿的異常狀態和地震有關,福爾摩沙1號衛星曾於2002年3月31日、宜蘭發生規模6.8強震的5天前,偵測到台灣上空電離層的離子濃度異常減少,「太空魔方」未來將裝在福衛5號的頂板上,蒐集並分析大氣中的帶電粒子特性。

趙吉光指出,太空魔方是第一個全部由台灣自製的電離層探測儀,重量只有4公斤,10立方公分,是世界最輕、最小及取樣率最高。

由於,登上太空的重量每多1公斤,就要多付新台幣300萬元,太空魔方能替福衛5號省下至少數百萬元費用。

團隊現已研發出1公斤的太空魔方,希望2019年能隨福衛7號登上太空。趙吉光表示,國外科學單位對中大團隊研發的太空魔方很有興趣,希望有機會外銷。

中興大學物理學系副教授紀凱容領導的生物物理學團隊,從生物面對生存挑戰時演化出的解決之道,得到仿生設計靈感。她表示,記錄微附著毛在水中的吸附力與附著過程,發現橙斑大龍蝨較原始的匙狀附著毛,能產生相當於25倍自身體重的附著力;具吸盤狀附著毛的太平洋麗龍蝨,則能夠產生自身體重60倍的附著力。

這項研究成果除揭開昆蟲在水中附著的力學奧祕,未來將運用在設計水下使用的長效微型吸盤及快黏快拆膠帶。

Pasted Graphic
教育部昨舉辦頂大研發成果展,中央大學副教授趙吉光展示世界上最輕、最小、取樣率最高的先進電離層探測儀「太空魔方」。 記者余承翰/攝影

全球最輕「太空魔方」 精準預測地震

2015-07-06 15:08:54 聯合晚報 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

電影《復仇者聯盟》中的「宇宙魔方」擁有永恆的能量源,中央大學則在教育部五年五百億頂尖大學經費挹注下,研發出全世界最輕、最小、取樣最高的「太空魔方」,具備探測自然界能量的功能,可以精確測量電離層電漿的異常狀況,準確預測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及地震前能量的釋放。
中大表示,「太空魔方」預計明年春季隨著福爾摩沙衛星5號登上太空,將成為國內第一個登上衛星的自製科學儀器。

教育部今天舉辦頂大的科學研究成果展。「太空魔方」是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團隊歷經20年的電離層研究才獲得的成果,在頂大經費和太空中心挹注後,最後花了三年5000萬元經費,打造體型10立方公分,重量約4公斤,世界最小的多功能電離層探測儀。

中大太空科學研究所副教授趙吉光表示,太空魔方是世界首創可同時量測離子密度、離子速度、和溫度等多功能的儀器;目前美國研發魔方有14公斤重,太空魔方只有4公斤,以太空乘載成本每公斤要300萬元台幣來說,太空魔方可大幅減少成本。中大今年還進一步研發出1公斤的魔方,預計2019年登上福衛7號。

趙吉光表示,太空的離子、電子溫度和密度等,都會受到太陽影響而改變,太空魔方可以透過準確量測離子變化,達到更準確的地震預測,做出災難事前準備。

此外,中興大學物理學系副教授紀凱容領導的生物物理學團隊,則透過生物面對生存挑戰時演化出的解決之道,得到「仿生設計」靈感。紀凱容說,追蹤記錄發現「水生甲蟲龍蝨」和「橙斑大龍蝨」,有別於其他水中生物如烏賊靠「肌肉」附著在水中,龍蝨則是靠具有吸盤的「毛」,可分別產生自身體重的25倍到60倍的附著力,未來可以「仿生」概念,設計出需要在水下使用,必須緊緊附著、又需要隨時脫離快黏快拆的強力膠帶,如潛水艇的應用。

Pasted Graphic 1
中大太空科學研究所團隊歷經20年研究打造全世界最輕最小的太空魔方。 記者鄭語謙/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