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port by The Liberty Times (updated: 07/07/2015)

央大發表全球最輕小「太空魔方」 可探測地震

2015-07-06 11:58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太空天氣也會影響人類生活,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研發全球最輕、最小、取樣率最高的多功能電離層探測儀「太空魔方」,可登上衛星採樣,協助通訊研究或朝地震偵測發展,更已研發僅1公斤版本,盼2019年登上福衛7號。

太空研究奧秘,如台灣鄰近電離層的「赤道異常區」、「電漿不規則體」出現,會對GPS通訊造成影響,而宜蘭也曾在6.8強震前五天,發生電離層離子濃度異常減少等現象,而蒐集大氣電離層的電漿等帶電粒子進行分析,就落在太空魔方身上。

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副教授趙吉光表示,研究奠基過去多年的中心研究,直到2012年才開啟最小魔方的打造計畫,今年終於成功由台灣獨立製造全球最輕、最小、取樣率最高的先進電離層探測儀,總重僅4公斤,並將在明年第1季登上福爾摩沙五號衛星的頂版上,他說,因限重5公斤內,且上太空的儀器,每多1公斤安裝費就需多300萬元。

趙吉光說,魔方計畫僅3千萬元,相較國外動輒上億元經費相比,台灣真的「很厲害」,而目前也有學生畢業論文製造出僅1公斤的超輕小魔方,希望能在2019年登上福衛7號,替台灣太空研究貢獻一份心力。

另中山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系團隊,也打造「抗菌可電控針療裝置」能控制力道、連續出針,可運用在乾癬等療程,降低醫護人員職業傷害、防止病患二次感染。中興大學物理系副教授紀凱容也領導生物物理學團隊,從水生甲蟲「龍蝨」的腳毛特性,找出能在水中產生60倍附著力的附著毛,揭開水中附著的力學奧秘。

Pasted Graphic
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製出全世界最輕、最小、取樣率最高的先進電離層探測儀,目前版本4公斤,可偵測電離層的電漿異常狀態,進而提供通訊研究,甚至可預測地震。(記者吳柏軒攝)


最輕小太空魔方 明年上太空

2015-07-07

教育部昨舉辦5年5百億頂尖大學成果發表會。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發表僅4公斤、全球最輕最小、取樣率最高的多功能電離層探測儀「太空魔方」,明年將登上福衛5號、蒐集電離層電漿等帶電粒子,協助通訊研究或朝地震偵測發展。更已研發僅1公斤版本,盼2019年登上福衛7號。

中山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系團隊,打造「抗菌可電控針療裝置」,能控制力道、連續出針,可用在乾癬等療程,降低醫護職業傷害、防止病患二次感染。中興大學物理系副教授紀凱容團隊,則從水生甲蟲「龍蝨」的腳毛特性,找出能在水中產生60倍附著力的附著毛,揭開水中的力學奧秘。(記者吳柏軒)

Pasted Graphic 1
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副教授趙吉光,拿著台灣研發的先進電離層探測儀「太空魔方」。(記者吳柏軒攝)